在写本篇时,我脑海中有很多的文字,到提笔时,又咀嚼不出几句,勉为尝试,看看接下来都能写出什么内容。

我博客的建立最早可以追溯到高考结束后的那几个月,彼时我刚填好了自己的大学志愿,和计算机相关的专业。
建立博客后,我看了许多的个人独立博客,其中有一类的博客更新动力来自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写成日志。
我认为这是很好的动力,知识、内容的产出通常都需要长期的积累,而关于学习的备忘录却是时时刻刻都能提笔。
很惭愧,我不爱学习,应该说我没有那么喜欢计算机,这点直到我毕业后,当我开始琢磨就业的时候,发现自己并没有较为强烈的从事计算机行业的想法时,才清楚认知到。
我就读计算机,本质上源于我选择了自己认为的了解世界最好的角度,从计算机的角度去切入世界,但不等于我要在计算机上做到什么,了解世界优于专业知识。
这和我最早挂在博客的个人简介中所写的那句“一知半解的script kiddie”如出一辙,此去经年,我还是当时的那个脚本小子。

而分享其它的内容呢?
半入社会之后,朋友逝去之后,我难再有对文娱作品、社会议题、生活本身等进行长篇大论的想法。
社会砍了一半,朋友的逝去则完成了另一半,也许效果还要更强烈,因为过往很多次,一些有趣的想法、讨论,常常在我和朋友的聊天中呈现,我也想过将那些内容进行整理,发到博客中来,但吹牛打屁,往往话题一个接着一个,层出不穷的有趣内容比比皆是,一来二去,需要整理的内容也已经变成了上个月的聊天记录,懒得整理。
再没有一个朋友能够跟我进行“创作”,那我说得再多又有何用?
创造、创作的动力由此变成了将自己所有的思考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,而生活常常不便于分享。文学固然来源于生活,而我并不是作家,并没有太多创作一部由自己的生活而来的作品的欲望。

我的博客仍然是互联网中的一个小角落,从建立它开始,到现在,我都没有太大的想要将博客分享出去的欲望,除了建站之初向朋友们分享过链接,除了偶尔会有从我参与的十年之约活动里的虫洞穿越过来的游客。
“十年之约,即从加入这个活动起,我们的博客十年不关闭,保持更新和活力!”
我在十年之约上的博主寄语中写道:“记录十年间的叨叨”,从加入至今,已准备三年,叨叨是小事,是日常,但可惜我博客中没有多少日常的小事快乐事想要分享,创造的动力来源到底要从哪里找呢?

留给下一个我来思考吧,半年后的我。
为什么呢,因为博客停止更新长达6个月及以上的,十年之约的项目组才会记录为违约,就连现在这篇文章,也是为了不违约而写的。下一次,为了继续坚持十年之约,我又会写出什么内容呢?